找到相关内容143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

    变易,甚至可以发现这种变易在时间序列上的轨迹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。   一期   若依著述的时间先后排列,一九四二年的《印度之佛教》十一〈大乘佛教导源〉第四节〈大乘初兴〉说:&...以前一提再提的概念至此被弃置了。他在该书十二<文殊师利法门>中曾极力证明文殊师利是‘现出家比丘相的’[注二五],不像以前一直以文殊为在家菩萨,并用以证明在家菩萨的...

    温金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471359.html
  • 南无阿弥陀佛(意义+含义)

    生,证菩萨位 附六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十一一节(摘录) 从大本阿弥陀经来看,阿弥陀佛净土,在初期大乘的净土思想中,是富有特色的 法藏比丘立二十四愿(或四十八愿),成立一完善的净土,...正确的读音会更有助于我们的修行由于几千年的不断演化和发展,加上现代电影和电视中错误读音的影响,人们对阿弥陀佛的读音产生了多种读法,最常见的有三种: 一种读啊(a);第二种读哦(o);第三种读婀娜多姿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076447.html
  • 试论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与中国佛教之奠基

    指“阿惟越致”,即不为诸魔所动、更不退转于成佛之路之义。如十一“问念佛三昧并答”:“《般舟经》中,见佛者能生善根,成阿罗汉、阿惟越致。” 考察可见,各大小乘经典定义“阿惟越致”的标准层次不同,如...” 的真实性而言,《大乘大义十八“次问住寿义并答”中谈观想之佛的实在性时说:“《般舟经》云:有三事得定,一谓持戒无犯,二谓大功德,三谓佛威神。问:佛威神,为是定中之佛,外来之佛?若是定中之佛,...

    李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986297.html
  • 业力智力与愿力

    因缘,才可以有下手处。    现在我们来看这十二缘起,这是参考《佛法概论十一缘起法》和《大智度论卷第五》:    上表分烦恼、业、事(苦)三格,也就是惑、业、与苦。从无明缘行、行缘识,这是缘起...直其见。具足三业。然后修四念处。”其中的“汝当先净其戒。直其见。具足三业。然后修四念处。”范围已经缩小。《成佛之道偈颂》也说︰“始则直其见,次则净其行;足目两相成,能达于彼岸。”另《杂阿含经卷十一...

    陈参权

    |业力|愿力|大愿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0390393907.html
  • 澄清知识分子对因果学说的谬解

    facto research)的方式进行(见郭生玉博士著:教育研究法十一),例如将受试的青年分成犯罪组与无犯罪组,然后调查两组的家庭背景,以确定是否犯罪的青年大多来自破碎的家庭。因果现象的研究有时...十倍的惩罚,”“凡人在世公道而勇敢者,在死后每一项亦受十倍之报酬。(见理想国中“生活的报酬”一)。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(Voltaire)非常排斥迷信,却也坚决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,“一个赏罚分明...

    云鹤教授 著

    |因果|教育|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03817835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讲记(39)

    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利益,我心里也不在乎。然而,通过历史来看,真正的善知识在遇到下面的人不珍惜时,不一定有很大的兴趣讲法。记得《影尘回忆录》十一里有印光大师的一段情节:大师最初在上海传讲佛法时,刚开始...愿解如来真实义   为度化一切众生,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! 三十九节课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:http://www.zhibeifw.com/audio0/rpsxl039.mp3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译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213177540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讲记(四)

    去学,要有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”的雄心壮志的精神在里边。   十一 恒顺众生愿   【复次,善男子!言恒顺众生者,谓尽法界、虚空界,十方刹海所有众生,种种差别。所谓...   第十 常随佛学愿   【复次,善男子!言常随佛学者,如此娑婆世界,毗卢遮那如来,从初发心,精进不退,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;剥皮为纸,析骨为笔,刺血为墨,书写经典,积如须弥。为重法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大愿|普贤行愿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4182232561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一)

    十一利他比量:本章叙述辩论胜败之立论,以及如何裁决胜败之法,透过辩论之程序或轨则,引导他人产生正智。是利他比量之目的。本章尚且含摄外道相似喻之解说。更由于因明学流传到西庄,辩论技巧发挥淋漓尽致,...完成。  本书分十一,第一章详析所知之境,即是从各种因明论之现量,此量中,提出境之自相、总相,以及所取、所转、所现、所执之的类境来分析解说,同时又批判了法上论师这派之主张,认为所取、所现、所转、所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538217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二)

    称相违  辰三:观察彼诸旨意  巳一:破斥他宗  午一:破斥初立名和名言之分析  午二:破斥初立名为实体和耽著作用  午三:应用二种说法之错误  巳二:诠自宗十一 详析利他比量  己二:利他比量 ...能遮之。有谓心续同有支,  刹那如同微尘分,由三刹那之性故,  远离一性乃多性。由三刹那之性故,  一刹那成无有,若无一刹那性,  则己失毁三刹那。  同时围绕粗尘时,居中微尘成俱分,  三时同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638218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八)

    世俗之诠声,则无比量之旨义,思惟此比量之境是实事,是增益故之旨义。  【如了知共称遮遣,成立智者之旨趣。】从遣余之方式,若了知能所诠,则善知共称遮遣之旨趣。  十一 利他比量  庚一?定义:  【...存在等等之因相亦不容许诠说月之言声,无同品喻故,如所闻性之因相,非共因。  午二?自宗支派之叙说不应理:  【叙述总相之际故,于有兔作比喻后,表明遍一切所知,「达」非树亦相似。】量论大疏云:有兔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138224.html